话剧《叶甫盖尼·奥涅金》


好看!!!!!!!!!!

真滴好看,所以看完快一个月了还是想记一下。

如果有机会的话,一定要去看看现场。这可能是到目前为止我记忆中看过的最喜欢的一部话剧。

情节不用多说,一句话概括就是昨日的我你爱理不理今日的我你高攀不起的故事【大雾】。

不知道是否因为原作是诗体,整台剧给我的感觉也非常诗化,无论是意像、舞台展现方式还是演员的表演方式,都带有很多符号和隐喻,留下了很多遐想、解读和回味的空间。

首先它的舞台就很特别。不同于其他很多的话剧认真安排布景,它的背景,全程就是一面模糊的大镜子,能映出人影,但是看不清细节的程度,随着剧情,它时而静止,时而轻微地晃动,当你关注着舞台中心的演员时,这面镜子其实是不太起眼的,但它把整个舞台的光线烘托得很好,而动起来的时候,那种时间流动、回忆间时空交错的氛围律动,以及角色之间感情变化的那种暗涌和纠缠就被具象地凸显出来。故事本身就是从回忆里展开的,这面镜子造就了那种虚实交错的感觉:事情是真的,实实在在地发生过,但它现在只存在于某一人的记忆之中,因此也就被蒙上了记忆的主人主观情感的滤镜。这个布置真的非常巧妙,非常,非常,非常巧妙。

除了镜子之外,还有一个特别的地方,就是舞台的右半侧,一直是固定的,这个角落属于“现在”,属于故事结束后的人们。全剧就从这半侧展开,老去的奥涅金开始回忆起年轻的往事,于是那些属于“过去”的故事才开始在舞台的中央上演。但是这两个部分又不是绝对隔绝的,“现在”的奥涅金甚至在某几幕里和“过去”的奥涅金交替着说那些属于“过去”的台词。话剧这样的即时表演,一般很难做到像电影那样,通过画面的切换来表现时间和场景的交错,但这台剧里这种特别的处理,却带出了一种很特别的气质和氛围,两个不同年纪的同一角色,以不同的语气说着同一段台词,就让整个剧的氛围和基调都明了和稳定了。

台词本身就很有老毛子的风格,旁白也多,大段大段,铿锵有力,沉郁顿挫,俄国人的雄辩之才不是盖的。演员的表演也很有张力,大家都演得很好,但我最喜欢的还是女主角。同事说更喜欢第二幕,但我其实偏爱第一幕。第一幕里女主角还是个少女,沉默寡言,爱静静地看书,脾气有些古怪,不像妹妹那样活泼可爱。但灵魂又是热烈的,当她的感情被奥涅金点燃之后,日思夜想,夜里辗转反侧,那段戏我真的好喜欢。孤独又浓烈,满心欢喜又痛苦,无处可说,舞台的灯光是冷的,可是她在台中央夸张的一言一行都是滚烫的。整台剧里好几次她都拖着床或凳子之类的大型道具跑上场,这样讲起来可能有点搞笑,但是她的表演真的能让人感觉到那种甜蜜与痛苦交织的感觉,所以当她摔了枕头高呼“我恋爱了”的时候,我真的忍不住哭了出来。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一幕,到后来她的感情、语言和肢体动作都变得温和、内敛,没有了棱角,也没有了那种激情,这种落差才更叫人难受。

还有一个感觉比较特别的地方是,总体来说全程舞台都比较空旷,偶尔会上一些家具比如凳子或床之类的,但舞台上的东西一直不多,很简单。这种布置,还有包括演员的表演方式,都有点和中国传统戏曲那种一桌二椅的舞台形式异曲同工的感觉,很的东西都被抽象和夸张化了,这在西方戏剧里,似乎并不太常见,但却又奇异地十分符合这台剧和这个舞台的气质。

BGM则恰到好处,大配置的曲子不多,但BGM的功效并不是抢戏,而是做氛围,氛围到了,就足够了。不同的情节下曲子的大小选择得刚刚好,不跳不抢,把情绪带到位了,听也好听,让人很舒服。(才知道原来BGM用了很多老柴和肖斯塔科维奇的曲子……难怪氛围气场那么合拍。)

总而言之,好看。非常值得看现场。有机会的话,去看看,绝对值回票价。光是时长都值了。原本同事说有票问我去不去的时候,只是想着正好有空,就去凑热闹,没想到结果真的超出预期太多,看得好爽。

真滴,好看。

评论(9)
热度(4)
©看雀不是雀 | Powered by LOFTER